活在電磁波陰霾 怎樣才安全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3/06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活在手機發射基站下的廖先生(右)一家3人患癌,個案引起社會關注基站輻射安全問題。(潘政祁攝)

活在基站下的廖氏一家3人患癌,個案引起社會關注,究竟帶來甚麼啟示?

有電子工程學者指出,香港採取世衞的電磁波標準並非安全標準,須在通訊功能與人體影響之間取得平衡。有腦內科學者則認為,倘有更多個案,值得研究,不排除日後要探討對民居設置發射站作出管制。

【延伸閱讀】癌症一家的吶喊:我們不知住在手機發射站下【有片】

【延伸閱讀】疑基站影響居民健康 4電訊商堅稱合標準

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梁世榮指出,手機發射站發出的電磁波,屬非電離輻射,有輕微輻射,但對人體影響有多大,視乎輸出功率多大、距離及時間,他舉例就如一枝火柴,拿得遠一點就無影響,但近一點就被燒到。他補充,物料亦是影響因素之一,有些物料可以吸收或阻隔電磁波,有些金屬亦具反射作用。

他坦言,近兩年不乏對電磁波表示擔憂的查詢,認為市民如有擔憂,首先可自行購買檢測電磁波輻射儀器,檢測於單位內、天台及樓下的電磁波有否大差異,他說︰「(天台有)十多枝所輸出的電磁波並非最大(關注),重要因素是距離,如果量度出的電磁波差異大,就值得去跟進看看。」

梁世榮續稱,香港採用的世衞「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」(ICNIRP)標準,是以熱能方法計算,受電磁波影響下人體升溫多少,「不是安全標準,是法定標準」,亦較中國、德國及澳洲標準寬鬆;但較美國嚴謹,惟超標僅是指風險指數較高︰「安裝手機發射站的目的,並非基於人體安全,而是通訊功能,愈強愈好,但引伸出side impact(副作用)對人體暴露的影響,兩者要有適當平衡。」

【延伸閱讀】英少女稱WiFi致敏 頭痛疲倦

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認為,廖氏的個案需要調查有否腫瘤基因遺傳因素,及是否因醫療科技發達令膠質瘤個案增加。雖然如此,張表示從醫學角度而言,仍值得留意與電磁波相關的個案,如果社會發現更多類似個案,就要去了解相關可能性,亦不排除日後需作出管制,例如發射站產生能量的地方要阻隔,令附近居民免受影響。

張解釋,有研究指手機接收電磁波時會產生共鳴,令電磁波增加,溫度亦會因而提升0.3至0.5度,亦有討論提出電磁波與腦瘤有關。現時大廈、地舖都有安裝發射基站,除了發出看不到的WiFi電磁波輻射外,亦會發出電力或熱力,不排除會對附近的人有影響,他指數碼儀器除有輻射、電磁波,亦釋出微量自由基,有機會可令身體出現病變致癌。

【其他熱話】港人血紅素不足 紅十字會推介補血之王

【其他熱話】上車後的供樓悲歌 一圖睇晒各區每月按揭供款

撰文 :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